魚冰溫保鮮技術創新 對國內冰鮮水產品質其積極作用
4月17日,由臺州檢驗檢疫局承擔完成的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低溫保鮮技術對魷魚品質影響的研究通過驗收,成為該局承擔的通過省科技廳驗收的科技項目。來自水產、生物行業的專家組紛紛表示,該項目組提供的技術資料完整、數據詳實,研發的魷魚冰點調節劑以及應用RCR-DGGE指紋分析技術對魷魚腐敗機理的研究在魷魚冰溫保鮮技術領域具有創新性,研究成果達到同類研究先進水平。
4月17日,由臺州檢驗檢疫局承擔完成的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低溫保鮮技術對魷魚品質影響的研究通過驗收,成為該局承擔的通過省科技廳驗收的科技項目。來自水產、生物行業的專家組紛紛表示,該項目組提供的技術資料完整、數據詳實,研發的魷魚冰點調節劑以及應用RCR-DGGE指紋分析技術對魷魚腐敗機理的研究在魷魚冰溫保鮮技術領域具有創新性,研究成果達到同類研究先進水平。
我國是世界漁業大國,水產品也是我國農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營養平衡性好,已成為大眾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合理膳食結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然而因為魚類水分和蛋白質含量高,死后鮮度容易下降,腐敗變質迅速,嚴重影響了水產品的貿易發展。所以,在水產品消費量相當大的今天,加強對水產品保鮮技術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該項目立項的目的,是通過以魷魚為研究材料,研發一種能夠降低魷魚冰點的冰點調節劑,且在此基礎上通過PCR-DGGE技術對不同低溫保鮮條件下魷魚品質變化進行對比研究,探索不同低溫保鮮技術下魷魚品質惡化的原因,尋找一種具有生產可操作高、商業成本合理的適于魷魚等經濟水產類的新型低溫保藏技術。
項目組在研究中,結合魷魚保鮮工作中遇到的難題,通過研究不同物質和濃度對魷魚冰點的影響,研發出一種能降低魷魚冰點的冰點調節劑并已申請發明專利。當前,該研究成果已在舟山、溫州、臺州等多家水產加工企業進行應用驗證,較冷海水保鮮能延長下架期近10天左右。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四種不同低溫保鮮條件下魷魚總數、TVB-N、組胺、pH、持水性、感官品質的變化分析,對魷魚組織中基因組DNA提取研究,建立適于魷魚中群集構成鑒定的PCR-DGGE指紋分析方法。
鑒定專家表示,該項成果得出的多項研究成果在魷魚低溫保鮮技術領域具有創新性,為今后使用PCR-DGGE技術對其他水產品微生物的檢測、改進水產品加工企業的保鮮技術及進一步開發復合型魷魚保鮮劑奠定了理論基礎,對提升我國出口冰鮮水產品質可望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