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走進河南省信陽市息縣張陶鄉聚鑫蔬菜基地里,放眼望去,小番茄、荷蘭土豆等蔬菜長勢喜人,村民們正忙著采摘、裝車,將新鮮蔬菜運輸出去,基地內外一派忙碌的景象。
為充分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2019年,張陶鄉招商專班奔赴山東,招引蔬菜種植技術專家韓強返鄉創業,并先后投資2000余萬元,流轉土地500余畝,建設了現代化蔬菜大棚56座,旨在打造成豫南訂單蔬菜示范基地。
“我們基地嚴格按照蔬菜標準園建設標準進行改造提升,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已逐步完善,所產水果蘿卜、檸檬香菜、荷蘭土豆等蔬菜通過固定渠道、電商直播、惠農帶農等渠道銷售。”已是息縣聚鑫蔬菜農業發展農場負責人的韓強介紹。
目前,聚鑫蔬菜基地年銷售額可達3000萬元,帶動周邊農村人口常態化就業400余人,人均增收超7000元。周邊部分農戶和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跟隨蔬菜基地種植荷蘭土豆,基地為農戶和合作社提供種子、土壤改造、田間管理等技術指導,共享銷售渠道,輻射效應顯著。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近年來,息縣立足區域優勢,深挖特色資源,做好“土特產”文章,延長產業鏈條,進一步推進農業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息縣三省水產養殖合作社的迅速發展便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走進位于張陶鄉徐長莊村的三省水產養殖合作社,可見6個寬敞明亮的溫棚和43個水塘在陽光下泛著金光,返鄉創業帶頭人溫猛憑借家鄉息縣的好山好水,走出了一條特色水產養殖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致富路。
2018年,溫猛放棄在浙江具有優厚待遇的工作,毅然返鄉從事生態甲魚養殖。“生態養殖的甲魚以其豐富的藥用價值和出色的味道,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去年,我們養的甲魚出塘21萬斤,總產值達500余萬元,主要銷往南京、杭州等地,市場供不應求。”溫猛高興地說。
在致富的同時,三省水產養殖合作社每年為周邊村民提供固定工作崗位15個,臨時工作崗位130個,為農戶增收擴張了新渠道。溫猛計劃在2025年擴建野化外塘30畝,同時打造直播間、引進帶貨主播、建造宰殺車間、建立“麻辣甲魚”烹飪加工生產線,發動更多村民參與,進一步打響“張陶甲魚哥”名片。
而走進息縣臨河鄉的黃冢農場現代農業產業園,數十座大棚整齊排列,通過農業技術的加持和智能設備的助力,當地果蔬、肉牛規模化、標準化種養逐漸形成完備高效的產業鏈。“我們產業園目前可實現年產各類果蔬40萬斤,年出欄肉牛2000多頭,后續我們將在休閑觀光方面加大投入,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息縣恒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馮軍介紹。
據介紹,息縣恒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于2022年6月開始建設,占地960余畝,致力于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有智能薄膜蔬菜大棚2萬平方米,一座3萬平方米的智能溫室暖棚,10座肉牛養殖大棚,還建有一處智慧農業服務中心。馮軍說,“我們積極打通所生產產品的上下游產業鏈,與多家大型商超、農產品加工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拓寬銷售渠道,確保農產品從田間地頭順利走向市場,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聚焦產業振興,息縣深入挖掘自身優勢,整合多重資源,通過產業鏈延伸與創新發展模式,有效提升鄉村富民產業綜合效益,讓鄉村產業“活”起來,讓農民“富”起來,通過多種途徑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胡譯丹 范亞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