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上面,農村食品市場的監管是非常的重要的,這將會有效地提升市場的發展水平,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日前,周口市率先在全省出臺《關于周口市農村集體聚餐食品管理辦法的通知》(下簡稱“通知”),對農村集體用餐作出相關規定。要求農村聚餐達40人以上者,需要報告備案;200人以上者,需要由食品人員現場指導。通知還要求,農村流水席的廚師應辦理健康證,要從正規渠道采購食材,不得采購無檢驗檢疫證明的肉類食品,飯菜食品要實行留樣。(10月29日,大河報)
在農村,誰家有個紅白喜事,在自家院里搭伙起灶待客,是極為普遍的現象。但由于食品沒保障,吃壞肚子甚至吃出人命的現象數見不鮮。在這“村宴雖美、眾口難安”的現實情況下,河南周口市率先推出的《關于周口市農村集體聚餐食品管理辦法的通知》無疑讓人眼前一亮。
其實,村宴并非“天然危險”,之所以時常引發食品事件,關鍵在于疏于管理。不可否認,長期以來,各級食品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重點一直放在飯店、加工廠和大小市場等生產和流通環節,并未對村宴給予足夠的關注。大到食材采購和搭配、菜肴的烹飪方法,小到村民的用餐環境,都沒有一個細化、明確的標準。在監管“缺位”的情況下,經驗或慣例必將“補位”。若是經驗和慣例為真還好,一旦有違科學,一場村宴引發的災難就會不期而遇。此前各地陸續發生的食品事件皆因如此。
凡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村宴之殤”顯而易見,但要對癥下藥、藥到病除,就需要政府部門下一番苦功夫。在無現成經驗可吸取的情況下,設計一套嚴密、系統、可操作的管理辦法真可謂難上加難。因此,河南周口“敢為天下先”,率先治理村宴亂象的為民精神和攻堅勇氣著實令人肅然起敬。從具體條目上看,“周口之治”將宴前報備、廚師健康證、食材采購渠道、食品留樣備查等列入管理辦法,基本囊括了所有村宴食品問題多發、易發環節。先不說效果如何,單論這份嚴謹的套路、明朗的思路,就表明該地的良苦用心。
食品無小事,針對農村地區長期存在的食品的監管,將會有效地提升食品的質量,人們的健康飲食,促進行業的整體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