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城市都在訴說著豬肉價格的下降,從年后到現在,豬肉的價格普遍下降了3元左右,甚至比部分蔬菜都便宜。
本月17日,在瀘州市多個農貿市場發現,鮮豬肉每斤普降2-3元。“近豬肉降價厲害,精肉、排骨、三線肉,每斤便宜了兩塊到三塊錢。”商戶陳女士說,往年春節后進入豬肉銷售淡季,降價較正常,但像今年降得這么多不多見。
“現在很多從外地進的低價生豬,沖擊了本地養殖戶。”另一名豬肉銷售商戶說。幾乎每個豬肉銷售商戶都表示豬肉生意不好做。
雖然豬肉價格降低了,但住刺園路二段的楊女士家的豬肉需求量基本無變化。“漲價降價都吃這么多,基本沒影響。”
市畜牧局生產科科長劉云富認為,造成目前豬肉價格走低的原因有三點:豬肉價格原來2-3年波動一次,現在基本上是每年波動2次。前幾年國家扶持生豬規模養殖,現在是生豬出欄的高峰期,供過于求是主因;國家進口豬肉在國內流通也影響了瀘州的豬肉市場;每年春節后,我市豬肉市場都會出現季節性下跌。
在豬肉連續下降的情況下,政府也將會介入使市場盡早恢復平衡,作為養殖戶,應該適量的控制養殖規模,盡可能的降低成本,同時要加強疾病防御。把損失控制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