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企業’包括有品質的品牌、有品質的產品和有品質的員工三層含義,企業應該在全世界成為‘品質企業’的代名詞!”8月25日,在工商聯召開的“2016民營企業500強發布會”上,工商聯副、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在業界率先提出打造“品質企業”的觀點,受到了與會代表的高度認同。
與會者紛紛表示,做“品質企業”是新常態下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潘剛的前瞻觀點對廣大企業都有非常重要的啟示意義和導向作用。
據悉,此次發布會上,2016民營企業500強、2016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和2016民營企業服務業100強榜單正式揭曉。伊利集團憑借亞洲乳業、乳業八強的營收入圍民營企業500強。潘剛在隨后的主題演講中介紹了伊利集團信仰品質、堅持創新和化,助力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和經驗。
潘剛表示,應對當前經濟領域的機遇與挑戰,企業首先要以品質為信條,打造“品質企業”。他介紹說,“品質企業”,就是在發展過程中,企業始終把品質放在重要的位置。它至少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有品質的品牌、有品質的產品和有品質的員工。
潘剛以伊利在剛剛結束的里約奧運會期間發起的“和千萬人活力開動”的品牌活動為例表示,品牌要打動人心,需要持續給人們傳遞積極、健康的品牌理念,這就是有品質的品牌。
“要支撐起一個有品質的品牌,需要有品質的產品,”潘剛強調,要生產有品質的產品,必須做到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伊利從2003年起開展的母乳研究,十年磨一劍,從采集樣本建成了個母乳研究數據庫。根據這個數據庫的研究成果,伊利開發了金領冠系列嬰幼兒配方奶粉。目前每六個寶寶就有一個在喝伊利奶粉。
潘剛還特別指出,品質的決定因素是人,只有具有好品質的員工,才能生產出好品質的產品,才能支撐起好品質的品牌,才能打造的“品質企業”。伊利有一句話,“先做伊利人,后做伊利事,欲出好產品,先塑好人品”。就是在抓“有品質的人”這個根本。
在演講中,潘剛還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點燃企業發展的新“引擎”。以化視野整合優質資源,是在當前化時代下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企業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發展,已經走到了一個重要節點,”經濟觀察研究院院長新望表示,過去經濟發展主要依靠三個“大量投入”:一是大量的資本投入、二是大量的資源投入、三是大量的勞動力投入。客觀來講,幾十年來也確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現在,這三個“大量投入”已經難以為繼。如今,企業正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上,制造強國建設的偉大征程正在清晰地鋪展開來。唯有堅持品質思維、打造品質企業,才能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轉變,才能實現制造強國的夢想。
(文章來源:伊利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