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兩會期間,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確保完成決勝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作為行業龍頭企業,伊利集團積極探索實踐“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推進脫貧攻堅。6月17日,“伊起小康”脫貧攻堅項目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進行了簽約,并同步啟動了敕勒川30萬頭奶牛生態牧場示范項目暨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基地,未來伊利將通過“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打造土默特左旗脫貧樣板,助力內蒙古脫貧攻堅和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多年來,伊利逐步摸索出了“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持續落實伊利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提出的“黨建、產業帶動、精準發力、脫貧”十六字方針,以黨建工作扶貧工作,結合貧困地區的產業特征,通過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等帶動貧困群眾拔掉“窮根”,同時積極開展教育扶貧、就業扶持等,實現“精準滴灌”,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終實現脫貧和不返貧的目標。此次土默特左旗脫貧攻堅項目是伊利又一次落地伊利“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助力地方脫貧攻堅的創新實踐。
黨建促發展 扶貧興農惠民生
強調:“脫貧攻堅越到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從2019年開始,伊利黨委組織10個黨支部與土默特左旗10個村黨支部簽署黨建共建協議,圍繞產業扶貧興農、技術扶貧興農、文化扶貧興農開展了幫扶與共建。經過一年多的努力,10個基層結對子黨支部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產業興農氛圍。2020年,伊利黨支部將與結對村黨支部構成“聯建共建體”,整合技術人員智力資源、鄉村土地資源、農民勞動力資源,定期組織專家教授為村民進行種養殖等方面的先進實用技術培訓,逐步釋放鄉村發展活力,實現“手拉手”共建、“面對面”提升,扶貧興農惠民生。
產業帶動注活水 源頭造血拔“窮根”
大陽村是伊利黨建共建的十個村之一,當青貯成熟進入收割收購期,呂小平再也不用為銷路發愁,他站在田地旁望著遠處青貯收割時感慨,“村民的收入提前得到了增加和保障,真是推進黨建惠民生的一項實事工程”。這是伊利通過產業帶動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之一,2019年伊利聯合產業鏈供應商共收購青貯30,468噸,僅此一項,為10個結對村農戶創造收益約1,000萬元,實打實的惠民成效贏得了村民的交口相贊。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伊利傾力打造的“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項目,建成后僅核心啟動區預計就將帶動至少2400億元的產業鏈經濟貢獻值,提供直接就業崗位約6萬個。2020年,伊利又籌劃發展養殖業,實施肉牛代養項目,按照500元/頭的標準給予補貼,按照市場價進行回購。伊利從源頭為脫貧攻堅注入活水,真正變“輸血”為“造血”,讓貧困群眾徹底拔掉“窮根”。
精準發力求實效 精準施策穩獲益
安占國是伊利學生奶團隊的一名普通員工,他每月定期2次完成對土默特左旗31所學校12000多名小學生的全覆蓋走訪任務,全年配送學生奶86000多件,一年下來走了19000多公里,相當于近半個地球的距離。所有這一切努力,都是為讓孩子們喝上牛奶,讓孩子們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讓孩子們擔負起土默特左旗脫貧后振興的重任。
對孩子和未來的關注,是伊利脫貧攻堅精準發力的一個具體體現。伊利根據不同群體的需求,提供了針對性的扶貧方案。2020年,伊利投資2000萬元,支持金山學校建設,承擔土默特左旗內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在金山學校的讀書費用,實施“伊起·向日葵”行動計劃開展心理輔導和社會實踐;投入500萬元成立“伊起小康”扶貧公益基金,用于“補短板、強弱項”專項扶貧活動;組織專家團隊開展巡回診療服務,資助患大病的貧困戶,探索建立扶貧公益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保障機制。伊利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精準滴灌”和“精準發力”,讓群眾真正受益。
脫貧“三步走” 鄉村振興奔小康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伊利將接續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脫貧的基礎上實現不返貧,進而實現鄉村振興。伊利“產業基地精準扶貧”從脫真貧、真脫貧出發,制定了脫貧的“三步走”策略:近期通過兜底扶貧、健康扶貧等,保障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中期通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帶動大家致富奔小康;長期通過教育扶貧等,實現“扶貧先扶智”,達到可持續的“脫貧”目標。2019年,土默特左旗全旗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從與奶牛養殖相關的工作崗位中獲得穩定收入,真正做到脫貧不返貧。
武威伊利綠色生產及智能制造項目開工
土默特左旗的脫貧攻堅,僅僅是伊利“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的一個縮影,多年來,伊利深入“三區三州”等貧困地區,注重在甘肅武威、寧夏吳忠、河北張北、黑龍江林甸等地的產業布局。在甘肅省典型的“插花型”貧困縣武威市涼州區,伊利投資約21億元建設“武威伊利綠色生產及智能制造項目”,輻射帶動相關產業6000人就業;在寧夏脫貧主戰場之一的吳忠,伊利從2010年累計投入超過30億元建廠,精準幫扶當地6000家養殖戶;在貧困縣黑龍江林甸,伊利投資約23億元建設我國東北和華北地區的高端液態奶生產基地,年均納稅額近1.8億元,新增就業約3000人……伊利“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正在讓更多的地區、更多的群眾走在了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2020年,伊利開工建設了呼倫貝爾、興安盟、巴彥淖爾、通遼、烏蘭察布等多個產業集群項目,將奶業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為脫貧攻堅注入源頭活水,從根本上推動實現“伊起小康”。伊利將發揮好龍頭企業在脫貧攻堅中的帶動作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脫貧群眾邁向富裕之路。
(文章來源:伊利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