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產不僅僅需要企業的自覺生產更需要各級政府部門以及群眾的監督,近年來我國地方政府不斷加強地區食品監管,為消費者提高良好的消費環境。
按照省政府的統一安排,各級政府與有關部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體制機制,強化責任落實,提高監管能力,維護了人民群眾的飲食,全省食品呈現出平穩向好的良好態勢。
食品監管體制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去年以來,全省各市、縣全部成立了由市、縣長任主任的食品協調委員會,明確了屬地監管責任。省政府先后制定出臺一系列制度和辦法,極大地促進了食品工作。今年,我省已將食品納入對各級政府及部門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與生產同等重視。全省各市、縣設立的食品舉報獎勵經費約1000萬元。
積極推進食品地方立法。針對食品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這一監管的難點和薄弱環節,我省已啟動了《山西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監督管理辦法》立法工作。4月份,省政府第104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辦法(草案)》;5月份,省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對此進行了初審;9月份;將提請省人大常委會第二次審議并進行表決。
食品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去年,我省深入開展了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問題乳粉、地溝油違法犯罪等專項整治和重點食品品種的綜合治理,共出動執法人員56.2萬人次,檢查48.5萬戶次,立案查處5506起,移交公安機關案件9起,查扣不符合食品標準食品18.9噸。
食品監管能力得到進一步改善。去年,在中央財政支持下,省財政累計投入專項資金2.12億元,重點支持了基層監管體系的建設和監管能力的提升。省政府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動用省長基金5000萬元,改善了省級4所檢驗檢測機構的設施設備,提高了食品風險監測、檢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