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雞將會替代活雞進入市場,對于環境衛生和防止病菌傳播,都是很好的促進作用。但市民在接受的過程中,還要有一個緩沖期。
記者19日隨同幾位專家走訪了廣州市內試點生鮮雞銷售的肉菜市場。在現場采訪中,記者發現老廣們對于生鮮雞的接受程度仍有待提高,特別是不少街坊對生鮮雞的口感、營養等都持懷疑態度,并在現場與專家進行了討論。
隨行專家表示,從科學角度來說,生鮮雞不僅營養價值與活雞相差無幾,而且口感可能還更好,只不過,消費者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除此之外,專家還表示,生鮮雞的推出,大大改善了檔口環境,并將對公共衛生狀況的改善起到推動作用。有關部門監測結果顯示,自5月4日廣州市部分地區試點生鮮上市政策之后,這些地區的禽流感病毒污染檢出率一下子就從60%降到了0%。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宰殺后2.5-4.5個小時的雞體內將釋放乳酸,這都會導致肉質僵硬,所以烹飪口感并不好。雞肉要經過6-12個小時,才進入合適烹飪的肉質純熟期。而生鮮雞從宰殺到上市,大概需要4-12個小時,也就是說,在買到生鮮雞時,雞的肉質剛好進入了適合烹飪食用的階段。
對于民眾普遍質疑的生鮮雞營養物質流失問題,楊杏芬表示,大家完全不用擔心。她表示,生鮮雞從屠宰到銷售的全過程都遵循了雞肉生物化學的自然變化規律,在適宜溫度下有序地完成,并一直處于后熟階段,“在這個階段,雞肉內的蛋白質將分解成較多的肽類、氨基酸及具有鮮味的核苷酸,營養物質更容易吸收”。
生鮮雞與活雞的口味之爭在短期內還難有定論,不過廣州生鮮雞試點推廣對市場的改善已經體現出來。盡管不少檔主對于生鮮雞的市場仍然抱有疑慮,但在談到周邊環境的改善時還是十分認同的。
廣州市食安辦主任趙南先此前就曾披露,保守估算,越秀、荔灣試點區域原來活禽檔口產生的活禽宰殺垃圾多達2000噸/年,而現在的生鮮家禽檔口基本不再產生垃圾。而走訪專家更表示,這項舉措對公共衛生的貢獻可圈可點!皬V州市自5月4日起在部分地區開展生鮮上市后,市場環境監測結果顯示,禽流感病毒污染一下子降到了0%,市場中禽流感病毒污染水平顯著下降!
廣東省疾控中心首席專家、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何劍鋒向記者介紹道,5月1日到3日之間,有關部門在越秀區各肉菜市場監測了270多份樣本,其中市場檢出核酸陽性樣本的比例高達60%。而在荔灣區,同期監測了199份樣本,其中監測到核酸陽性樣本的市場占比也達到50%,“核酸陽性就說明這些樣品中帶有禽流感病毒。傳統肉菜市場中竟然如此高概率地檢測到流感病毒,說明了此前活禽售賣模式對公共衛生的挑戰。從疫病防控的角度出發,我也認為,生鮮雞的售賣應該成為一種趨勢”。
對此,不少人都鼓勵轉型生鮮售賣的檔主要堅持下去,并多多向周邊市民推介生鮮雞。廣州市更表示,對試點地區市場及檔主的補貼方案已經上報,其數額將高達數千萬元,這筆錢將用于補貼這些積極投入“轉型”當中的從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