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和柯橋茶葉打了40余年交道的金銀永退休了,但他沒有離開熱愛的事業,而是繼續為平水日鑄茶品牌的崛起發光發熱。他天天奔走在山區各個茶場之間,主導籌建越茶博物館,成功選育茶葉新品種,擦亮了平水日鑄茶品牌,讓小小的"青葉子"變身農民增收的"金葉子".
平水日鑄茶出在鐘靈毓秀的柯橋區南部山區,曾是歷史傳統名茶,現有茶園6.9萬畝,是山區農民的重要經濟來源,但很長時間里沒有獲得關注。當時在區農林局工作的金銀永,深諳茶文化底蘊,積極主張恢復平水日鑄茶傳統名茶。
2011年,區政府作出主打平水日鑄茶的決策。茶葉做什么形狀?什么香型?包裝如何設計更具柯橋特色?作為當地茶葉主管局的干部,一系列問題困擾著金銀永。經過考察、調研,終他確定了卷曲形、板栗香的品質路線,并主持制訂了生產標準,實行生產技術、質量標準、商標使用、產品價格和品牌宣傳的"六統一"管理。就這樣,平水日鑄茶,逐漸成為當地的特色品牌,帶動著茶農增收致富。
一直以來,柯橋乃至紹興缺少一個集中展示越茶文化、越茶故事、越茶發展歷史的窗口。在區農業農村局、茶文化研究會的支持下,退休后的金銀永積極投身到越茶博物館的籌備建設、展陳實物公開征集、文獻材料梳理等工作。
"這里有茶香,更有茶文化!" 金銀永說,今年是越茶博物館完工投入使用的第3年,博物館的建成填補了紹興市綜合性茶葉博物館的空白,為宣傳越茶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假期里,茶香遠溢的越茶博物館成了各地游客爭相"打卡"的熱門旅游景點。游客們走御茶古道,品剛上市的新茶,靜靜欣賞山色美景,走進越茶博物館,聆聽一片"金葉"的故事。
產業發展,離不開科技、人才的支撐。為了尋找平水日鑄茶優質品種的母本,金銀永多次隨同專家一起到大山里篩選優異單株"母本",2022年選育成功的"平水日鑄茶1號"和"平水日鑄茶2號",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證。他還牽頭,成功引進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創立了柯橋區日鑄茶研究院,為平水日鑄茶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
在金銀永等"茶葉人"的不斷努力下,柯橋區2023年的名優茶產值達到4.32億,比平水日鑄茶品牌初創一年2.3億元的產值翻了近一番,平水日鑄茶這張"青葉子"越來越成為強村富民的"金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