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鄭州新商城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金源百榮投資有限公司、鄭州百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簽訂“鄭州百榮世貿商城”項目合作協議。
“通過引入新的發展力量,鄭州百榮世貿商城項目必將進入一個新的更具活力的發展階段。”當天,參與簽約儀式的相關政府人士稱,“作為建設商都的重要舉措,鄭州市場外遷將堅定不移繼續推進。”
強強聯合,鄭州百榮世貿商城迎來新升級
7月15日上午,鄭州新商城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耿貴勤、百榮集團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杰、鄭州百文集團董事長陳華忠作為簽約代表,分別在協議書上簽字,就鄭州百榮世貿商城項目已建成的經營場所、京廣路合盛鞋城以及現有過渡市場搬遷等有關事宜開展三方合作,共同投資、共擔風險、共享利潤。
公開信息顯示,百榮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投資于商業地產、化工物流、高速公路、金融服務等多領域的大型企業集團。近年來,百榮集團發展迅速,已形成較強大的綜合實力,成為一家跨行業、跨區域、發展的大型集團化公司。
與金源百榮投資有限公司合作的鄭州新商城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鄭州百文集團,均具有政府注資背景。
在此次簽約儀式上,與會的相關領導表示,三家公司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將打造出鄭州市場上一支強勁的生力軍,鄭州百榮世貿商城項目必將進入一個新的更具活力的發展階段,為鄭州市市場建設發展和集聚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推動作用,為鄭州商都建設貢獻力量。
曾投2億建過渡安置市場,“百榮現象”聞名
作為此次簽約儀式的主角,鄭州百榮世貿商城在鄭州批發市場外遷征程中,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
2012年,鄭州市開始啟動中心城區批發市場外遷工作,鄭州百榮世貿商城作為離主城區近的市場外遷承接地,投入2億元巨資和大量人力、物力,興建面積20萬平方米的過渡安置市場,大力接納外遷商戶。其中,華中食品城整體搬遷至鄭州百榮世貿商城,河南省商超供應商商會、永康商會等商會組織搬遷至此,銘功路機電商圈和南三環商圈食品、百貨、洗化等市場內的眾多商戶也都搬遷到了鄭州百榮世貿商城。
2014年12月,鄭州百榮世貿商城成為鄭州市政府與電信河南分公司簽約部署的“智慧市場”試點市場。2015年6月,鄭州百榮世貿商城與合盛商貿城聯姻,協議原合盛鞋城商戶整體搬遷入百榮鞋城。2016年1月,鄭州百榮公司與鄭州萬科公司就住宅板塊合作,發揮其商業運營優勢,集中精力為商戶未來的經營與發展保駕護航。2016年5月,百榮食品百貨采購中心項目大樓內酒水、食品、百貨類的入樓招商碩果累累,入樓訂金收取工作已完成,商鋪全部認租完畢。
鄭州百榮世貿商城締造的“萬商云集,百業欣榮”,在創造了未建造樓宇市場就聚攏近萬戶商家開門營業的“百榮現象”。
初心不變,打造鄭州南區核心標桿
“鄭州百榮作為河南省重點工程,打造成鄭州南區核心標桿項目一直是不變的企業夙愿。自2013年進駐鄭州,先后承接了華中食品城、萬客來、盈合萬貨城、合盛商貿城等市場眾多商戶。目前,百榮食品百貨采購中心、百榮鞋城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鄭南標桿項目。未來百榮將不忘初心,繼續履行承諾,繼續深耕鄭州市場。”金源百榮投資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與新商城公司、百文集團的戰略合作是百榮平臺升級的戰略性決策,旨在提升百榮世貿商城的商業平臺價值,為商戶帶來更多價值。”
在金源百榮投資有限公司上述負責人看來,三方合作協議的簽訂,并不意味著百榮放棄現有的市場,相反,新合作方的加入,增加了政府對百榮市場發展的支持力量,可集中精力加快推進京廣路鞋城商圈的市場外遷,進一步壯大百榮世貿商城商戶隊伍,擴大百榮運營實力,以科學規劃、智慧管理、人性服務的運營理念,中原鞋業市場沖刺商業,增強百榮世貿商城在鄭州乃至中原地區批發市場的影響力。
鄭州市外遷辦相關人士同樣表示,推進市場外遷,助推百榮新高度,引導批發市場健康、向上發展,是此次合作的決定性因素。合作對百榮世貿商城、新商城公司和百文集團都將是一次創新性試點,強強聯合,資源的互通,將加快市場外遷,推進新市場成長。
有業內人士認為,兩家國企入股鄭州百榮,也契合了當前國家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精神。去年9月,發布《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鼓勵國有企業通過投資入股、聯合投資、并購重組等多種方式,與非國有企業進行股權融合、戰略合作、資源整合,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十大集聚區初具規模,傳統批發市場驚艷“蝶變”
在包括百榮世貿商城為代表的一大批市場主體積極助推下,過去三年內,鄭州市市場外遷成功推進,鄭州市大批發、大市場、大流通格局初成。
來自官方消息顯示,從2012年批發市場外遷號角吹響至今,鄭州市“一區兩翼”十大市場集聚區的規劃建設已初具規模。
數據顯示,以百榮世貿商城、華南城為核心的“一區”建成面積519萬平方米,投入運營246萬平方米;以金馬凱旋家具CBD、錦藝輕紡城、元通紡織城為主的西翼建成面積191萬平方米,投入運營面積83萬平方米;以中牟汽車產業園和金水軟件園為主的東翼建設面積89萬平方米。中部兩岸海鮮果蔬園和大中原物流港兩處市場外遷承接地,現已建成面積28萬平方米,投入運營面積8萬平方米。
“截至2016年3月,全市市場外遷承接地累計投資額達到450億元,解決就業人口10萬余人,市場資源的集聚效益已經顯現,初步形成了南部以服裝、建材、小商品和食品,東部以建筑、科技、汽車后市場,西部以家具和紡織布匹為主的更加合理的市場業態布局。”鄭州市市場外遷辦有關負責人表示。
市場外遷帶來的城市的嬗變和升級,正在悄然發生。三年來,通過市場外遷,以新資本、新模式、新業態組合為特征的傳統批發市場實現了美麗“蝶變”,不僅將騰出的城市發展空間交還民生,重新規劃建設了公交場站、休閑公園等公共服務設施和全新商業綜合體,緩解了繁華地段交通擁堵,為鄭州構筑“商都”打通了內外循環體。
本報記者獲悉,在鄭州市中心城區強力推進之際,鄭州市政府又一次推出“外遷升級版”。今年年初,鄭州市政府印發加快推進大圍合區域市場外遷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顯示,鄭州市將利用3年時間完成繞城高速、黃河大堤、萬三公路以內大圍合區域商品交易市場外遷和轉型提升工作。
按照計劃,到2018年,要完成整體外遷工作,承接地市場建成,此前三年的中心城區市場外遷和即將開始的三年大圍合外遷后,承接地將累計入駐商戶突破10萬家,解決就業5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