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食品把握投資趨勢
舊體系以《食品衛生法》為核心,側重事前審批、許可,事中進行抽檢、檢驗,發現問題處罰的外部跟蹤式的傳統監管方式;新實施的食品法為核心的監管體系,以食品的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為主,確立統一領導、各部門分段,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體系。
一、食品問題
原因食品問題的產生,涉及原料、加工、流通等眾多環節。包括,農產品源頭污染,農業生產工藝落后,生產者、銷售商受利欲驅使、科技素質低下,食品法律體系不完善,食品監管行政機構設置不合理,職責不明確,食品質量的技術支撐體系不完善。
二、食品監管體系
舊體系以《食品衛生法》為核心,側重事前審批、許可,事中進行抽檢、檢驗,發現問題處罰的外部跟蹤式的傳統監管方式;新實施的食品法為核心的監管體系,以食品的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為主,確立統一領導、各部門分段,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體系。
三、食品問題的未來與解決途徑
解決食品問題的途徑主要有:認識綜合協調與分段監管的關系,正確把握地方政府負總責和監管部門各負其責的關系,建立穩定財政投入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食品風險評估與預警機制,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食品監管效能。
四、細分行業食品風險分析
白酒行業:風險點:假酒常含工業酒精,釀造容器和生產過程不符合標準,假冒偽劣酒,散裝白酒流通監管有盲點;控制途徑:完善白酒行業認證體系,強化白酒質量檢驗,創新防偽技術,提升渠道管理,注重消費者教育。
啤酒行業:風險點:食品添加劑違規使用,酒瓶的性與清潔度不足;控制途徑:控制原料質量及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采用先進生產設備,健全酒類產品質量等級認證管理體系,推廣更的包裝,倡導消費者健康飲酒。
葡萄酒行業:風險點:食品添加劑違規使用,農藥殘留不達標,劣質進口酒;控制途徑:加強食源性危害關鍵檢測技術研究,研究食品添加劑必要性,嚴格規范進口酒。
肉制品行業:風險點:獸藥、飼料添加劑超標,農家散養的生豬轉手運輸,屠宰工藝、廠房、人員的衛生管理較差,檢驗檢疫流于形式,配送控制有漏洞,微生物污染,增色、防腐、增味、增香等添加劑違規使用,病豬繼續進入肉食品的生產領域,低溫加工、運輸等技術問題未解決。控制途徑:加強獸藥、飼料和添加劑管理,加大檢疫基礎建設、完善追溯制度,建立的肉品產業鏈,加工技術革新與新產品開發。
乳制品行業:風險點:原奶的殘留、微生物污染,奶站的勾兌、添加人工蛋白等,奶制品生產企業加工、檢驗;控制途徑:生產企業工廠化管理牧場,建立從農場到餐桌的體系,建立乳制品質量追溯體系,加強乳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