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牽動著人們敏感的神經。而近期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廣西建立并完善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實現涉農鄉鎮(街道辦)覆蓋。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介紹,目前,廣西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初步建立,14個地級市和106個涉農縣(市、區),大部分已設立專門的農產品質量監管機構。
其中,南寧市將監管體系延伸到市場,在市區70多個主要蔬菜批零農貿市場和大型超市,建立蔬菜產品質量市場準入檢測體系。設立蔬菜質量監督員進駐市區農貿市場,開展蔬菜農藥殘留日常監測工作。全市每天監測蔬菜4000多批次,對監測不合格的蔬菜產品,及時給經銷者下達禁止銷售通知書,并會同工商部門和市場業主沒收銷毀不合格的蔬菜產品。去年,南寧市共銷毀農藥殘留超標蔬菜6.15萬公斤。
“缺人才、缺設備、缺手段、缺經費”,一度困擾著基層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的建設。數據顯示:去年初,廣西1145個涉農鄉鎮,其中,掛牌成立農產品質量監管的不足1成。為破解這一難題,將鄉鎮農產品質量納入監控,廣西有關部門多管齊下著力編織“網”。目前,共掛牌成立1150個鄉鎮農產品質量監管服務機構,實現涉農鄉鎮(街道辦)全覆蓋。
今年上半年,根據自治區統籌安排,自治區農業廳會同自治區食品辦、自治區財政廳,爭取財政資金3450萬元,為新掛牌成立的1150個鄉鎮農產品質量監管服務機構添置新的檢測工具和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