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農副產品物流:信息管理追溯、三道檢測準入關做大做強
食品是食品企業能否做好、做大的關鍵,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南京(眾彩)農副產品物流是如何將企業做大、做強的。是依托先進科技?是監管力度?還是自身監督與責任要求?
食品是食品企業能否做好、做大的關鍵,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南京(眾彩)農副產品物流是如何將企業做大、做強的。是依托先進科技?是監管力度?還是自身監督與責任要求?
南京(眾彩)農副產品物流中心于2010年6月12日正式開業,一年后,市場交易額迅速躥升至196億元,躋身5強。去年,交易額躍升至240億元。今年,眾彩的交易額有望達到310億元。短短3年,市場交易額翻了一番,使南京成為繼北京、廣州、鄭州之后,第四大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城市。
開業三年來,南京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先后被列入國家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重點扶持項目、“國家雙百市場”、江蘇省服務業重點項目、省城市配送重點項目、省固定投資重點項目、“三綠工程示范市場”、“農業部定點市場”、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項目、十強市場……今年又被商務部列入農產品流通創新重點聯系單位,市場陶書記(江總)向記者介紹,南京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按照“南京、華東、有影響”的功能定位,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現代化農副產品物流基地,并采取了多項舉措,才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斐然成效。
電子信息管理嚴把溯源監管關
近年來,食品成為上下關注的焦點。作為具有強大輻射力的超級大菜籃,南京農副產品物流中心一直認為嚴格農產品市場準入與溯源管理,是推進農產品質量集中歸口管理的重要環節。
如今,市場已經投資5000萬元,與市場建設同步建成信息發布、IC卡結算、客服中心、電子監控與指揮調度五大平臺,構建連接政府與企業、生產與流通的信息化平臺。現已在果品、蔬菜、水產、副食市場實現了全場IC卡電子結算與農產品檢測聯網。這意味著,大家吃的蔬菜、水果都已經實現可溯源。貨車進場,過磅后每批必檢、每品必檢,電腦錄入車主、產地、菜名,而買主信息也通過刷IC卡交易登記在案,市民在農貿市場上如買到可疑菜或問題菜,相關單位便可以在時間追溯源頭,既可從源頭上查找,又能迅速召回,將食品問題的危害降到。
三道檢測嚴把市場準入關
2011年,中心共投資500萬元,按照省級實驗室標準,建成面積600平方米農產品實驗室,為進場農產品定量檢測與溯源管理體系建設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
中心所有進場產品實現三次檢測:,在同業中率先實行“市場準入”溯源管理全覆蓋,每批農產品進場實行抽檢,合格后,方可入場交易。第二,對進場農產品隨時組織抽樣復檢,不合格的立即封存;第三,對復檢不合格的農產品由貨主或市場委托進行實驗室定量檢測。
前不久,山東濰坊市曝出“毒生姜”事件,讓很多百姓談“姜”色變。5月6日上午,中心食品監測員在定性檢測中,及時將來自濰坊的6噸疑似“毒生姜”封存起來,并時間通報媒體。之后雖經過省檢測中心檢驗排除了疑似,但及時應對突發事件的做法仍得到市民和媒體的高度贊揚,相關媒體還專門對中心科學處置、及時公布信息的做法給予了報道及肯定。
截至目前,累計完成蔬果檢測達55萬批次,檢測率達98%以上,基本做到貨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管理目標,確保農產品質量和。南京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蔬菜市場、肉品市場被國家列為農副產品溯源管理“一葷一素”首批試點市場。
堅持市場公益性屬性 嚴把價格調控關
為緩解性蔬菜和主副食品價格上漲壓力,降低商戶經營成本,作為政府主導的市場,南京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積極響應政府調控價格號召,及時出臺平抑價格舉措,采取緩收、減收和免收等綜合優惠政策,多次發文調低市場收費標準,暫緩執行市場招商租賃簽約收費標準,積極組織落實貨源,鼓勵地產菜入場銷售,鼓勵客菜規模調入,開設零售通道,對市民的零星采購業務,商戶不得拒絕銷售。
市場營業以來,中心降低和減免市場攤位費、水、電等收費上千萬元,為豐富市場供應、平抑市場波動發揮了重要作用。先后引進海南、新疆、壽光、蒼山、東臺等蔬果主要產區進場,聯合開設“大宗蔬果銷售專區”3萬平方米,推進規模經營,著力構建區域性分銷中心,逐步形成了價格“洼地”,既穩定了市場供應,又使越多越多的市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發揮品牌優勢 搭建供銷平臺
市場開展多種形式的營銷促銷活動,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先后舉辦各類農產品展示、推介、洽談會20余場,通過會展,新疆瓜果、東臺蔬菜等著名農產品生產基地先后在市場設立專銷區。與江蘇聯創公司簽署了農產品展示展銷合作協議,組建了“南京眾彩聯創農產品展示展銷有限公司”,共同推進會展經濟發展。該中心已形成以會展為龍頭,各市場為支撐,促進“三農”發展的服務體系。南京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農展館已經成為全省乃至農產品展示、推介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