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給我們領200個口罩吧?”,“你們辦公室就兩三個人,給你們拿30個吧,現在口罩不好買,要省著點用,用完了再過來找我們領”。這組對話發生在新發地市場工會服務站院內,說后面那句話的是新發地市場工會李敏榮。
“李,給我們領200個口罩吧?”,“你們辦公室就兩三個人,給你們拿30個吧,現在口罩不好買,要省著點用,用完了再過來找我們領”。這組對話發生在新發地市場工會服務站院內,說后面那句話的是新發地市場工會李敏榮。今年的春節,對廣大老百姓來說都是一個極不平凡的春節,對李敏榮來說也不例外。從疫情發生到現在,李敏榮一直戰斗在工作線,不僅努力當好防疫物資供應的 “后勤部長”,還用熱情服務搭起了一座連接商戶和疫區百姓、商戶和市場的“連心橋”。
保障疫情防控物資供應全力當好 “后勤部長”
1月21日有關疫情的新聞報道,讓有過抗擊非典經驗的市場董事長張玉璽敏銳的覺察到了一絲不尋常之處,他立即著手安排采購部儲備防疫物資,同時緊急召開會議制定了細致的防控疫情、保障供應的措施。按照分工,李敏榮充當起了保障疫情防控物資的“后勤部長”,口罩、防護服、水等物資,都是通過工會下發至各個部門。
對于“后勤部長”這個稱號,李敏榮并不是太認同,她認為能做好防疫物資的后勤保障,離不開采購部的支持和配合,否則她這個后勤部長就成了空架子。采購部克服了多重困難,先后組織采購了兩批口罩,但是離理想的數量還有一定差距。還是張月琳總經理請市商務局幫忙協調調配了一批平價口罩,才算解決了當時的燃眉之急。
自疫情發生至今,李敏榮已經連續一個多月的中午飯都是在辦公室隨便湊合一口。她說:“說實話,疫情防控期間,我們既要好員工的防護用品,還要為打持久戰做好物資儲備,工作量還是很大的。但有的部門在領取物資的時候一張嘴就要很多,我們往往會根據實際人數把數量縮減到,這也惹的一些人不高興。盡管這樣,我們還是要精心的做好統籌協調配置,不浪費。”
用熱情服務搭起一座“連心橋”
1月29日以后,市場的供應日趨穩定,商戶通過市場精神文明辦找到李敏榮,要求給災區捐贈蔬菜水果。2月3日,從北京新發地發往湖北黃岡的車蔬菜順利啟程,拉開了商戶奉獻愛心,為疫區捐贈的序幕。
但在當天的裝車現場,李敏榮的心情卻十分復雜,既被市場商戶的大愛感動,又替疫區的老百姓高興,同時心中還有些許的擔心。之所以會擔心,是因為正月初一工會工作和返場的湖北籍商戶有過短暫的交集。雖然這些商戶已經被送到市場設置的隔離點集中觀察。可是當天有2名工作人員同時去了醫院,其中一名還發燒。她一方面擔心人手不足工作干不過來,一方面牽掛著發燒員工的身體狀況。直到確定那兩名員工都是普通疾病,李敏榮一顆懸著的心才算落了下來。
隨后,在市場精神文明辦的配合下,陸續又從北京新發地向湖北十堰、河南光山、北京協和醫院等地運送了幾車商戶捐贈的蔬果。加上商戶直接從產地發往疫區的蔬果,總量已經達到了11車,合190多噸。李敏榮用自己的熱情服務,架起了疫區百姓和市場商戶之間的“連心橋”。
在此期間,市場商戶捐贈了一些食品和防疫物資。李敏榮和市場領導們分別慰問了身處疫情防控的消防隊、保安隊、保潔隊的員工,把市場領導的關心問候和市場商戶的濃濃愛心送到基層,讓廣大員工深受鼓舞,為打好疫情阻擊戰注入了新的動力。
采訪快結束時,李敏榮對記者說:“在疫情防控期間,新發地市場全體干部、員工都放棄休息、忘我工作,戰斗在線。自己做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挺身沖在前面,只有這樣才對得起胸前的黨徽。只要全場上下一心、同舟共濟,就一定能實現 ‘零感染、打勝仗、保供應’的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