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行業的食品安全整治,是相對比較困難的,因為食品的制作過程中,監管部門很少有機會能全面了解,所以食品安全的監管,政策的制定就非常的重要。
今年以來,莒南縣食藥監局在餐飲服務量化分級管理工作中,采取“四化”措施,有效發揮量化分級管理作用,促進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升。目前,全縣納入量化分級管理的餐飲單位有617家,評定A級單位91家、B級單位319家、C級單位207家。
一是管理規范化。對監管人員進行量化分級管理專題培訓,規范工作程序;實施量化分級時,監管人員針對現場監督檢查情況分層次提出整改意見,引導其向規范化發展;為每個餐飲服務單位建立一份監管信用檔案,評級情況納入信用檔案中;統一規范量化等級公示牌樣式,要求持證單位統一規范張貼懸掛。
二是評定動態化。實施動態管理,依據評定等級劃分,確定年度監督檢查頻次,A級單位每年至少檢查2次,B級單位不少于3次,C級單位不少于4次,依據現場檢查、投訴舉報等情況,提升或降低量化等級,并將等級評定結果納入信用網管理,督促餐飲服務單位主動改進自身衛生管理和提高誠信水平。
三是監督社會化。通過電視、報紙、行風熱線、政府網站、縣局網站等渠道公示評定等級,形成社會倒逼機制,提高企業自律意識;在全縣開展“尋找笑臉就餐”行動,全面推行餐飲服務量化分級和等級公示,形成“餐飲單位貼笑臉、就餐消費尋笑臉、顧客滿意露笑臉”的濃厚氛圍。
四是目標責任化。將量化分級管理和等級公示工作納入年度崗位目標績效考核,明確年底持證單位量化分級管理100%的工作目標;按照網格監管劃分和屬地管理責任,將具體工作落實到4個稽查中隊和12個監管所,實現城鄉餐飲服務量化分級管理覆蓋率100%。
這樣以來,對于餐飲行業的監管,將會更加的科學規范,在不斷提升行業的發展水平的同時,及時的提升行業從業者和消費者的食品安全素質,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