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月初,臺灣的地溝油事件攪得整個行業都非常的恐慌,在食品安全非常受到人們重視的當下,地溝油無疑又讓人們再次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那么地溝油到底是什么呢?
地溝油的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但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許多致癌物質,如黃曲霉素。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認為,地溝油的危害,不僅在于致癌的黃曲霉素,而是來自“多次加熱”和“氧化”。
少了營養的油就已經屬于“壞油”,而有害的反式脂肪酸、飽和脂肪會持續增加。而據研究表明,吃這種多次加熱的油,與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壓、膽囊炎、胃病等都有關系,甚至可能增加心臟病和多種癌癥的危險。
臺灣地溝油事件發酵后,一些鑒別地溝油的方法在網絡傳開,如大蒜測試,用火點等。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專家阮光鋒表示,網絡流傳檢測地溝油的土法都不靠譜。“目前,國際上都沒有準確的地溝油檢測方法。”
雖然目前還沒有有效鑒別地溝油的方法,但阮光鋒建議,從個人健康角度考慮,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少吃油。在外就餐時,多點蒸煮的菜肴,少點過于油膩的菜,包括油炸的主食等。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菜雖然不需要油炸,但也經過“過油”的工序,比如那些特別嫩的肉丁、雞丁等。在外就餐時,當發現菜肴油膩、黏度大時,用地溝油或劣質油的可能性就越高。新鮮合格的植物油是滑爽而容易流動的,沒有油膩之感,在水里涮一下,比較容易把油涮掉。反復使用的劣質油口感黏膩,甚至在熱水中都很難涮掉。
二、大型連鎖餐飲更安全,少吃路邊攤。
三、不要購買散裝油。散裝食用油(地溝油與花生油、大豆油等混合)是地溝油主要的銷售渠道,所以消費者應該到大型超市購買正規品牌、有QS認證或有機認證的食用油。
認識到地溝油的危害,只是健康生活的開始,要徹底的防止這樣的事件,還是要盡量的提升人們的素質,加大對于食用油違法行為的整治,不斷地提升整體的食品安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