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17年開始,中國超市門店數量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十年間,從38554家的高位下降至24082家。其中大型連鎖超市門店數量下降速度遠高于整個行業,從2012年的11947家下降至2020年的不足6200家,降幅高達48%。
作為零售業的主流業態,疫情給線下零售業帶來了強烈沖擊。疫情反復、客流量減少,讓傳統超市承受巨大壓力。但是即便是疫情暴發的這兩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并未出現明顯下降。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100元,扣除其他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2.6%;比2019年增長11.8%,兩年平均實際增長4.0%。其中與超市業務相關的“食品煙酒”和“生活用品及服務”兩大項分別增長12.2%和13.0%。
生鮮電商異軍突起
今年上海疫情期間,市民買菜離不開什么?叮咚買菜、美團買菜、樸樸、每日優鮮、盒馬、社區團購……這是上海居民如數家珍的買菜渠道。
我國生鮮電商從2005年開始發展,經歷了兩波熱潮。一次是2005年易果生鮮成立,開啟生鮮電商熱潮;第二次是疫情暴發后,需求量激增使原本處于崩潰邊緣的生鮮電商迎來“重生”。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生鮮電商行業交易規模從2014年的不足300億元飆升到2021年的4658億元,7年間增長了15倍。
尤其是叮咚買菜、每日優鮮、興盛優選等新入局者騎在資本的虎背上一路狂奔。以叮咚買菜為例,在2021年6月IPO之前,叮咚買菜融資了十輪,D輪融資就高達10.3億美元(約人民幣76億元)。
每日優鮮則是在2021年6月IPO之前,累計完成十次融資,總融資規模超過106.78億元,騰訊曾連續3輪跟投。
如果從營收來看,叮咚買菜也足以令上述統計的絕大部分大型連鎖超市不安。其2021年總營收201.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7.5%,比2019年增長418%。至于訂單總量,僅2021年第四季度就突破1億單。
生鮮電商的逆勢爆發,對傳統超市業態造成強烈沖擊。大量消費者迅速轉向電商。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一天光顧超市的平均人數為2414人,但這一數字到2020年跌至2030人,2021年進一步下跌。
毛利率偏低而依賴規;膫鹘y超市,在疫情和電商的雙重沖擊下要如何自救?
倉儲超市成為“角斗場”
疫情催化下,消費者購物行為加速向線上轉移。各大超市抓住救命稻草,順勢深化拓展線上業務。通過超市到家、直播帶貨、社區拼團等組合拳,多個超市企業線上業務取得不錯成績。
但這遠遠不夠,要實現突圍,必須找到新增長曲線。
“超市+餐飲”和Mini店曾先后成為各大商超試水的新業態,但近兩年熱度明顯消退。永輝自2019年起探索Mini店業態,當年開店573家、關店44家,2020年起,永輝Mini店驟然減速,全年關店336家,截至2021年一季度,Mini店僅剩下70家。此外,高鑫零售、盒馬對Mini店的熱情也在逐漸消退;背后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虧損問題。
在行業“混沌”摸不清的狀態下,倉儲超市成為新的“角斗場”。這種模式不僅招架住了生鮮電商的猛烈炮火,而且大有星火燎原之勢。山姆會員店——倉儲會員店的典型代表,沃爾瑪超市的孿生兄弟,二者可謂“同人不同命”。沃爾瑪超市黯然失色同時,山姆會員店卻熠熠生輝。
沃爾瑪財報顯示,雖然大賣場仍是沃爾瑪主業,但業績穩增長的山姆會員店模式,已成為業績整體下滑中的中流砥柱。
此外,從擴張速度以及消費者數量來看,山姆也打擊各大傳統連鎖超市。2016年,山姆在中國只有15家門店,平均一年多才開出一家。2021年,山姆的全國門店數已猛增至36家,僅2021年第三季度就有3家新店開張。山姆會員人數更是迅猛增長,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山姆會員總數已經突破400萬人,不到一年時間,人數新增100萬人。即便按普通會員260元/年的會費計算,單是會員費一項收入,山姆一年入賬就超10億元人民幣。
如果算上客單價就更加明顯了。上海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山姆會員店的客單價高達每人846元;相比之下,永輝超市客單價為100元上下,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則更低,分別只有89.6元和61.7元。即山姆每服務一位顧客賺的錢,永輝超市需要服務8位、叮咚買菜需要服務14位。
倉儲店能在激烈的廝殺中突圍主要得益于3個顯著優勢:多位于城郊、購物面積大、房租及裝修成本相對較低,成本優勢明顯;產品相對品類較少、包裝較大,規模經濟下單價優勢突出;創新發力,自有品牌、高性價比產品等贏得消費者好感。
山姆的成功證明倉儲會員店模式在中國的可落地性,這種模式終于在2021年迎來了發展大爆發。
2021年夏天,永輝超市將部分大賣場門店改造為倉儲店重新開業,將原來門店的后倉改為賣場,擴大經營面積,提升購物體驗。此外,還有盒馬、家樂福、家家悅、北京華聯、麥德龍、人人樂等品牌也紛紛入場。
老會員制超市加速開店,新入局者攪局,混戰一觸即發。
不過從盒馬以及永輝發布的數據來看,這似乎是一條可行的道路。2021年年中,盒馬公開表示,會員店開業2個月就實現了盈利,客單價達1000元,日營收高超千萬元。
而截至2021年底,永輝已開業倉儲店數量達55家,獲得可比同店32.9%的高速增長;僅2021年上半年,永輝倉儲店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39%,單店日均客流同比增長136%。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其他倉儲會員店,永輝的倉儲店只有倉儲,沒有會員。而且永輝倉儲店大部分是之前的大賣場改造而來,定位于“家門口的倉儲店”。永輝超市想通過更接地氣、無會員費門檻、低價的策略,將曾經在社區團購中失去的用戶搶奪回來。
但無論采用哪種形式,還是要回歸到一個問題——“倉儲”會是傳統商超的解藥嗎?坦白來說,目前還無法給出定論。但值得關注的是,倉儲會員店模式的核心,在于其背后全球采購下的“高品質+性價比”的供應鏈能力,以及自有品牌特色產品的開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