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土龍,廣東茂名市人,新發地市場“菠蘿蜜大王”。
初見李土龍,記者并沒有感受到他名字中的“土”,反而從他眼睛中看出了“潮汕”商人的精明。據李土龍介紹,名字中之所以有土字,是因為自己老家信奉“土地公”。信“土地公”了,就要隨“土地公”的姓,名字中自然就有了土字,如果不信可以不用加。從簡單的一個“土”字,也可以看出潮汕人獨特的信仰追求。
1986年,李土龍開始從事“南菜北運”,把家鄉種植的蔬菜運到北京銷售。1996年,在農產品行業耕耘十余年后,他又發現了“南果北運”中蘊藏的商機,就到四道口市場從事果品經營。2002年轉到新發地市場從事進口水果經營。李土龍回憶說“剛到新發地市場時,進口水果的營商環境、商品信息、商業信息都非常短缺,經營起來難度很大。但是經過市場和商戶們這么多年共同努力、共同發展、共同完善,市場的營商環境早已今非昔比,交易規模也越來越大。”
2015年,李土龍泰國、越南的朋友開始讓其幫忙銷售菠蘿蜜。李土龍發現,相對檔口交易來說,單品經營更好管理、更加省心,所以他就放棄了檔口經營,把主要精力放到了菠蘿蜜的經營上。但是剛開始經營的時候也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司機為了省錢,途中不按要求打冷,從而造成貨物損失過大,一車賠上三五萬很正常,關鍵的是不好確定責任。“不過現在科技發展了,有了溫度記錄設備,從產地一發車我們就可以用手機隨時掌握車廂里的溫度信息,司機也不敢偷偷關閉制冷設備了。如果出了問題,設備連接電腦后可以調出全程的制冷情況,也方便界定責任。”另一個問題就是把控不好質量,運到市場的菠蘿蜜果肉往往會出現銹點等病變,退貨的比較多,貨損一度曾達到10%以上。后來給產地反映情況后,菠蘿蜜在產地都要被切掉一塊,檢查一下果肉是不是有問題。通過源頭的把控,貨損才降低到了1%左右,而海南的菠蘿蜜則不用挨這一刀。
李土龍表示“自己的經營之所以能做大做強,離不開自己團隊的努力,離不開 ‘人無我有,人有我早,人早我好’的12字經商原則,更離不開新發地市場這個日益成熟的交易平臺。”目前,他在越南、泰國、海南省都有了自己的生產基地,每年的1-4月、9-12月是越南、泰國的收獲季,5-8月是海南省的收獲季,基本上可以新發地市場的菠蘿蜜供應一年四季不斷檔。2019年,李土龍共銷售菠蘿蜜130余車,其中海南省、越南和泰國各占40多車。李土龍說“今年由于受疫情影響交易量稍微有所下降,但是影響不是太大,畢竟菠蘿蜜的銷售旺季還沒有到來。而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商機。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好好珍惜,大膽發揮,用更好的成績回報新發地市場、回報國家、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