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進時代進步、響應國家發展號召,及時轉換制造經營思維,堅持技術創新、質量驅動和品牌競爭力,是實現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1月6日,由經濟日報社(集團)《經濟》雜志社主辦的“首屆中國金融經濟論壇暨建國70年70位經濟功勛人物頒獎盛典”在北京隆重舉行,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榮獲“70年70位經濟功勛人物” 稱號,并以“中國制造的新未來”為題發表精彩演講。
宗慶后指出,中國在近三分之一的制造領域中產量排名世界,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已經占到全球25%以上,是名副其實的制造大國。未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入融合、國際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市場競爭的日益積累,將倒逼制造型企業進行變革,而且不僅是技術變革,更是思想意識的變革。
宗慶后認為,中國制造業的新未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經營思維轉變。過去,企業生產什么消費者買什么,企業以生產為中心,不少制造型企業對市場和客戶的關注不夠。如今,市場話語權發生了反轉,消費者買什么企業生產什么,那些能夠“以客戶為中心”的制造型企業便會脫穎而出。
二是創新驅動發展。誰在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制造型企業應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為引領,抓住“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重大機遇,努力把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智造、中國創造。
三是發揚工匠精神。中國制造業企業要把該生產的產品生產好,發揚“工匠精神”,堅定把產品做成精品的意識和恒心,提高產品的質量、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動制造業品質革命,為“制造強國”提供堅強支撐,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是打造“中國品牌”。與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速度和規模相比較,制造業企業的品牌建設明顯滯后。我們必須大力提高產品質量、研發水平及宣傳策略,更加主動地學習借鑒國際經驗,優化全球資源配置,進而提高自主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培育一批高端品牌制造業企業。
宗慶后說,中國制造業已經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擁有世界的消費市場和龐大的制造業人才隊伍,加上如今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工業互聯網等多種技術賦能,中國制造業肯定能夠走出一條更加繁榮昌盛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