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華糧網 農業農村部)今年農資價格快速大幅上漲,農作物種植成本增加正在壓減農民的種糧收益,出現農業生產收益較低的情況。
在我國,小農戶是糧食生產的主力軍,承擔著糧食生產和主要農產品供給的任務。所以,切實保障農民種糧收入,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對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近日,農業農村部針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的建立糧食安全補償機制建議做出答復:今后將從糧食種植成本調控、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高標準農田建設、糧食產銷銜接、糧油作物保險等五方面建立糧食安全補償機制。
一、關于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深入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不斷完善農業補貼政策,統籌資金加大對主產區、主產省和產糧油大縣的支持力度。
目前,中央財政主要通過產糧大縣獎勵政策,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縣(市、區)的支持力度,獎勵對象包括常規產糧大縣、超級產糧大縣等。
同時,中央財政對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農業生產發展專項資金實行因素法測算分配,在資金分配時已將各地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等作為重要測算因素,體現對糧食主產區的傾斜支持。
二、關于高標準農田建設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長期以來,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
2011—2018年,高標準農田建設由原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原國土資源部和水利部5個部門分別組織實施。
2018年機構改革后,高標準農田建設由我部統一管理,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組織實施。
2019年起,中央財政整合設立農田建設補助資金,支持地方開展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建設。
2019—2021年中央財政累計支持建設2.6億畝高標準農田。
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有關要求,“十四五”期間共需新建高標準農田2.75億畝,實現改造提升1.05億畝,到“十四五”期末累計建成10.75億畝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我部將積極配合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在爭取加大中央財政投入的同時,指導地方進一步鞏固和拓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籌資渠道,完善多元化籌資機制,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
三、關于促進糧食產銷銜接
近年來,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會同我部等有關部門,統籌相關政策資金,積極推動建立健全高效通暢的糧食流通機制。
在政策設計上,2018年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9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化糧食產銷合作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的指導意見》(國糧發〔2018〕155號),對深化產銷合作、建立穩定產銷合作長效機制等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同時,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還積極組織產銷對接活動,連續舉辦3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著力打造全國性、高規格產銷合作平臺。
在物流體系建設上,2017—2020年,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通過原糧食安全保障調控和應急設施專項,重點支持建設了一大批糧食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完善糧食物流功能,提升物流效率。
四、關于糧食種植成本調控
農業農村部積極配合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統籌各項支持政策,多措并舉調控穩定農民種糧成本,保障農民種糧合理收益。
一方面,著力抓好農資供應和財稅支持。2021年我部密切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供銷合作總社等有關部門,切實保障農資企業正常生產,暢通物流運輸和末端配送,實施化肥儲備調控,有效滿足春耕夏管用肥需求,并加大農資打假力度,聯合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等7部門啟動2021年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加強農資打假宣傳教育。同時,2021年財政部會同稅務總局等有關部門,繼續保持化肥農藥等產品進口稅率穩定。
另一方面,加大對種糧農民的支持力度。穩定實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繼續穩定實施稻谷補貼和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此外,為應對今年農資價格快速大幅上漲形勢,中央財政增加安排補助資金200億元,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進一步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五、關于糧油作物保險
中央財政高度重視農業保險工作,支持保費補貼向糧食主產區傾斜。
2017年,經報常務會議審議同意,中央財政在13個糧食主產省份的200個產糧大縣開展了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將三大糧食作物保障水平由物化成本調整為物化成本加地租,保障水平提升90%以上,中央財政補貼比例提高至47.5%,不再要求省級財政配套。
2019年,中央財政將大災保險試點范圍擴大至13個糧食主產省份的500個產糧大縣。同時,2018年起,財政部會同我部和中國銀保監會等有關部門,在6個糧食主產省份的24個產糧大縣開展了為期3年的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工作。2021年實施范圍擴大至全國500個產糧大縣,2022年將覆蓋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的所有產糧大縣。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糧食生產的價格、補貼、市場、金融等綜合性支持措施,持續調動地方抓糧、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