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飲料商業(yè)零售業(yè)的績效重點來源于客戶的消費驅動。倫敦奧運期間,消費者對零售商品的需求將大大增加,這對食品飲料零售業(yè)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如何應對即將來臨的銷售小高潮,獲得較好的收益,是每個用心的零售商應該思考的問題。
備足暢銷產品
根據以往的經驗,奧運會一般會帶動啤酒、零食等產品的銷售量。因此,零售業(yè)主們一定要在這些產品方面多備貨,以避免出現斷貨現象。尤其是針對近期暢銷商品,一定要留有足夠的預存貨物。奧運前夕,各大啤酒廠商都會針對奧運進行一系列的促銷活動,瓜子、薯片、蜜餞、熟食等小吃熱門商品也是備貨重點。就去年北京奧運會數據來看,家樂福的啤酒銷量增加了近30%,干貨零食的銷售增長約在20%到30%.雖然倫敦奧運遠離中國本土,銷售量可能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還是有相當的借鑒意義。
在歐洲杯期間,一些熟食銷售門店在下午5點左右就出現了斷貨情況,一般晚上7點左右貨物就全部售出。奧運會期間,可以考慮適當增加熟食數量,以增加銷量。
完善產品結構
業(yè)內人士提示,食品飲料產品多元化也是奧運期間零售大戰(zhàn)的一大法寶。比如家門口的小賣部,既有礦泉水,也有運動飲料、果汁、乳飲料及兒童飲料。只要有出貨量,多辟出一點空間擺上不同類型、口味的飲料,同類型的產品也要做到盡量多準備一些品牌,以滿足當下消費者的需求,做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讓消費者能夠買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推出特色產品
定制化的產品越來越受到年輕消費者的青睞,符合他們對個性張揚的追求,無論是食品飲料品牌企業(yè)做定制化,還是非品牌企業(yè)做定制化,哪怕是中小零售業(yè)在營銷上做出的一些細微的改變,都有可能成為銷量增加的節(jié)點。因此,零售業(yè)也要關注奧運潮流,淘汰一些老的不太適合現代時尚需要的產品,引進一些包含文化、歷史還能結合奧運的特色商品。
在奧運期間,食品飲料企業(yè)推出既能夠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同時結合奧運諸多元素,如時間、成績、獎牌數量,甚至是賽場內外的花絮等的產品,或許會"一炮走紅".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需要等到奧運會開始才去關注,而是需要早早地捕捉這些元素,推出多種備選方案,放在"倉庫"里待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