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二階段會議(COP15)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來自193個國家,以及國際機構、非政府組織代表,約6000人參加會議。
12月7日,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二階段會議(COP15)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來自193個國家,以及國際機構、非政府組織代表,約6000人參加會議。
本次大會旨在達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中國企業也積極參與到相關議題的討論中。伊利集團作為乳制品行業的“COP15特別合作伙伴”受邀出席了本次大會的高級別會議,并成為入選《人與自然和諧新共識——企業參與生物多樣性案例集》的乳企。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劉春喜在大會發言中,向全世界分享了伊利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成果與經驗。
伊利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樣本”
會上,伊利集團向與會各界詳細介紹了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上的成果和經驗。作為較早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企業與生物多樣性承諾書》的中國企業,伊利已形成“披露+管理+普及”的成熟模式,不斷輸出成效與經驗。
伊利以“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為抓手,分析生產運營各環節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識別出生物多樣性影響因素以及對應的6大行動領域,包括棲息地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物種多樣性保護、資源可持續利用、環境治理和倡導生態保護,開展全生命周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據介紹,從模式到行動,伊利已經將此推廣至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例如,在上游的牧草養殖端,伊利通過“種養一體化”,為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改良了5.5萬畝退化草原,讓那里的草原核心區的植被覆蓋度從2008年的不足10%增長到了95%以上,實現了“荒漠變綠洲”。
截至目前,伊利已按照《承諾書》中的9大承諾推進落實各項舉措,并連續5年對外披露“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帶領中國企業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力量。這些實踐經驗,不僅入選《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展報告(2019)》,代表中國政府向世界展示保護成效,還被教科文組織納入全球可持續發展成功經驗案例集,作為“中國樣本”向世界推廣。
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家園故事”
隨著中國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的不斷深化,伊利緊跟國家步伐,持續開展“伊利家園行動”。
據了解,“伊利家園行動”以“守護生命未來”為宗旨,通過與WWF、中國綠化基金會等權威組織的合作,陸續開展了智慧草原、東北濕地保護、亞洲象棲息地保護等行動。截至目前,“伊利家園行動”成果斐然:從內蒙古阿拉善黃沙中種植10萬棵梭梭樹的美麗“生態墻”,到向海4050畝濕地里50123只振翅高飛的水鳥;從云南熱帶雨林的亞洲象“食堂”,到印尼科莫多國家公園珊瑚礁生態保護,守護絢麗的“海底森林”……伊利不斷書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家園故事”。
身處健康食品行業,伊利又是如何向消費者傳遞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的呢?劉春喜表示,伊利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要求,融入業務運營和產業鏈融合的方方面面。在COP15階段會議期間,伊利旗下金典推出大會定制款“生多保護限量裝”產品,致敬我國在動物、植物、森林、海洋、濕地、草原6大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成就,喚醒全民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今年“世界環境日”,金典還推出無印刷、無油墨新包裝,以“告白地球”為主題,聯動機構、行業伙伴與消費者發起一系列環保行動,呼吁全社會共同守護地球家園。
在正在進行的COP15第二階段會議期間,伊利更是創新性地發布了數字藏品版“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將伊利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實際行動和成績載入元宇宙空間,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創造美麗家園出一份力。
伊利作為全球乳業的頭部企業,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發揮著推動作用,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企業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決心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