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活動帶來的氣候變化、環境破壞、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社會問題等成為全球性挑戰,ESG也因此成為企業和社會發展的核心議題。在11月26日舉辦的2022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2022企業ESG發展論壇上,伊利憑借ESG領域的突出表現,入選2022企業ESG杰出環境實踐案例。
經濟活動帶來的氣候變化、環境破壞、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社會問題等成為全球性挑戰,ESG也因此成為企業和社會發展的核心議題。在11月26日舉辦的2022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2022企業ESG發展論壇上,伊利憑借ESG領域的突出表現,入選2022企業ESG杰出環境實踐案例。
這并不是伊利在ESG領域一次入選。據了解,僅2021一年間,伊利就榮獲諸多榮譽:2021年7月27日,伊利作為農業食品業代表企業,案例入選全球契約組織《企業碳中和路徑圖》;12月3日,伊利“碳達峰、碳中和”案例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基礎教材》;12月24日,伊利作為中國乳企,案例入選開發計劃署《走向零碳——在華企業可持續發展行動報告》;12月,開發計劃署發布《走向零碳在華企業可持續發展行動》報告,伊利在報告中作為可持續發展“實踐案例”被深入分析……
伊利在ESG領域收獲的碩果累累引發行業關注,作為一家乳制品生產企業,伊利在ESG領域究竟有哪些驚人之舉?
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于中國企業,特別是行業中的龍頭企業來說,要實現綠色發展,就要將可持續發展融入企業戰略中。
據了解,早在2017年,伊利成立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確立“標準+體系+實踐”的三位一體可持續發展模式。該委員會由伊利董事長潘剛直接領導,委員會指導伊利集團、事業部和工廠在可持續發展的四大行動領域展開密切合作,包括產業鏈共贏、質量與創新、社會公益、營養與健康。也是從當年開始,伊利將供應鏈上游的牧場碳排放納入其碳盤查范圍。
這不得不提到伊利在2009年就提出的中國乳制品行業“綠色產業鏈”,作為行業的頭部企業,伊利擔起領軍企業責任,面向行業推廣綠色理念、確立綠色標準、生產綠色產品,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
伊利的“綠色產業鏈”涉及許多項目,其中有一個項目傳播廣:伊利在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推行種養結合的苜蓿種植模式,采用機械化和節水噴灌技術種植,治理風沙源頭,改善項目區土壤、植被和生態環境。截至2021年底,項目核心區植被覆蓋度已從2008年的不足10%提升到95%以上,降雨量明顯增多,當地小氣候得到改善,收獲良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