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農墾共有53個國有農場,分布在全省14個市州的40個縣市區。擁有國土面積5000多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0萬畝,林地80萬畝,水面面積85萬畝,草果面積15萬畝;總人口近140萬人,職工總數約56萬人,其中在職職工35萬人,離退休人員21萬人。
我們圍繞“三抓兩率先”(國內抓示范亮點,海外抓合作開發,行業抓改革穩定,力爭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率先建成農墾小康社會)的思路和目標,努力建設“五區”:
堅持統籌發展,努力把國有農場建設成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的先行區
全省墾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籌推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著力加強和積極發展社會事業建設,養老保險、社會救助、衛生保健和義務教育實現全覆蓋,危房改造納入國家保障性安居工程范圍,交通、電力、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積極探索與高產農田整理、土地規模經營、生態園區建設、城鄉一體發展相適應的新村鎮建設途徑,形成了農戶自建、集中統建、聯戶共建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模式,農工群眾居住條件和場容場貌發生了變化。
突出產業特色,勢力把國有農場建設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示范區
以調整農業內部結構、強化現代物質裝備、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為切入口,發揮資源、體制和組織管理等優勢,穩定糧食增產,發展特色農業,創建示范基地,狠抓標準化生產,墾區現代農業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示范帶動作用不斷增強。目前,建成和省級農業示范基地8個。作物良種普及率,科技貢獻率達到70%,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0%。
強化龍頭支撐,努力把國有農場建設成為農產品加工與流通的聚集區
堅持把自身資源和區位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形成具有農墾特色的產業集群,確立了以紡織、飼料、果蔬、肉類和糧油加工為支撐的農產品加上產業。目前,墾區擁有各類農產品加工園區36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300余家,國家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3家,打造了精武鴨脖、飄飄、魚米鄉、嘗香思等一批品牌。圍繞農產品加工與銷售,以直銷配送、連鎖經營、集中采購等現代物流為手段的新型流通業態以及倉儲運輸系統得到快速發展,成為墾區經濟新的增長點。
大膽改革創新,努力把國有農場建設成為農村改革發展的試驗區
積極踐行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精神,持續推進和深化國有農場綜合改革。自2001年在范圍內較早拉開農墾改革序幕以來,湖北農墾先后出臺一系列文件,對農業經營體制實施了多項重大改革,發展了“兩田制”、模擬股份制、公司制等多種經營方式,完善了以職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大農場套小農場雙層經營體制,促進了土地依法有序流轉,擴大了農業生產經營規模,提高了農業產業化水平,帶動了墾區農工和周邊農民的就業增收。
全力推進農業“走出去”戰略,努力建成農業海外開發的開墾區
按照“省局組織、聯豐搭臺、農場唱戲、市場運作”的模式,積極組織國有農場和民營企業參與海外農業開發,農業“走出去”合作渠道和領域不斷拓展。先后在莫桑比克、津巴布韋、澳大利亞、馬拉維、烏克蘭等7個國家興辦水稻、甘蔗、煙葉、大麥、蔬菜50萬畝種植加工基地,承建國家援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產生了顯著的政治和經濟效益。其中,中一莫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由同志親自揭牌,在商務部、農業部組織的援非農技中心中期評估驗收中,該中心名列榜首。
閱讀數:918 編輯:小楊
湖北農墾信息網網站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