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將鏡頭對準了河南的幾家食品加工類龍頭企業,重點報道了他們在疫情期間與眾多中小微企業一起報團取暖、共渡難關的故事,彰顯了河南大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擔當。這其中,雙匯的做法更是讓人贊嘆不已。
近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將鏡頭對準了河南的幾家食品加工類龍頭企業,重點報道了他們在疫情期間與眾多中小微企業一起報團取暖、共渡難關的故事,彰顯了河南大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擔當。這其中,雙匯的做法更是讓人贊嘆不已。
“中小微企業在疫情的特殊時期,顧全了大局,克服了困難,及時補齊了供應鏈短板。要知道,產業是一個鏈條,任何一個企業,離開上下游都生存不下去,這個非常時期上下游一定要抱團取暖。只有大家抱團,形成一個完善流暢的產業鏈,經濟才能運轉起來,大家才能活得更好。”接受媒體采訪時,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馬相杰如是說。
□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王俊生見習記者孫曉永通訊員黃燦/文圖
“雙匯幫我們頂過了難的時光”
“面臨疫情,今年很多物流公司都損失慘重,其中不乏破產倒閉的。我的物流公司不但活了下來,而且還運轉良好,多虧了雙匯這樣的大企業伸出援助之手。”6月1日上午,漯河市恩遠物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曹志遠在雙匯物流園里一邊裝貨一邊感慨地說道。
據了解,曹志遠是雙匯物流運輸的合作商,名下養了200多臺車。由于疫情的影響,他所有的車輛一度都窩著動不了。
“每天光車貸就要10萬元,加上保險、司機工資,停車一天就要扔出去15.5萬元,其中車貸和保險是每個月都要交。如果不復工,多撐10天,否則我們這個企業就要面臨倒閉破產了。這是我做物流以來從未遇到過的困境。”提及疫情初期的狀況,至今還心有余悸的曹志遠告訴記者,其實這200多臺車也支撐著200多個家庭,“比運輸公司更發愁的,還有那些司機師傅”。
據曹志遠介紹,貨車司機不但辛苦而且是高危行業,一人上路全家擔心。這些師傅大多來自農村,一個人養活全家,車輪一旦停住可能整個家庭都會“斷糧”。
今年28歲的貨車司機張嘉豪是駐馬店市西平縣王店村人。他的父母年邁,妻子懷孕,一家四口人的開銷都由其一人承擔。眼看著受疫情影響遲遲不能復工,一家人都著急,過了大年初五,他就開始一遍又一遍地打聽著啥時候能開工。
“后來,好消息傳來,聽說在雙匯物流的幫助下,我們終于有活干、能開工了。但新的問題出現了,當時村里路都封了,我們根本出不去。大年初七晚上,我接到車隊領班的電話,說是雙匯專門給我們村委會協調讓我去上班,還要派車來老家接我。”張嘉豪告訴記者,大年初八一大早,自己就去村委會對接,“然后家人把我送到高速口,雙匯的車在高速口等著,通過道道關卡終于回到公司”。
據張嘉豪介紹,初八當天一回到單位自己就開始上班了,出車趟就是前往湖北供應當地生活保障食物。
“公司給我們配備了護目鏡、防護服、手套、鞋套,從頭到腳防護得很嚴實,但說實話,當時心里依然很緊張。到了地方,我們不進廠區,不簽單、不稱重、人與人不接觸,有人專門把車開出來實行無接觸接車。我們就遠遠地看著他們卸貨,之后再開車返回。”張嘉豪告訴記者,當時整個高速服務區只有廁所開放,一路上沒吃的沒住的,公司除了給師傅們配備牛奶、雞蛋、方便面、自熱米飯等食物外,還很貼心地給每個人發一個保溫水壺,能喝上一口熱水是很的。除此之外,工資也由平時的6000多元上漲到了9000元到1萬元。
“經過雙匯物流的幫助,司機有活干,車能動起來,艱難的時候已經頂過去了。我們這個企業就活過來了,感謝雙匯物流對我們的幫助。”曹志遠感慨地說。
大年初三復工先后完成數十次疫區運輸任務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雖然正處于春節假期,但我們大年初三就安排黨員干部提前上班了,主要是收集信息,制定防控措施,籌備防疫物資。”漯河雙匯物流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邢金蛟接受東方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疫情暴發以來,給雙匯物流經營管理帶來極大挑戰,但在集團公司的支持和張太喜董事長的帶領下,他們一手抓疫情防控、保,一手抓復工復運、保經營,終取得了“防疫情保供應”的雙贏。
復工復產初期,因為上游物料供應、下游產品運輸,增加了很多物流量,可此時,多數駕駛員因為封村封路無法到崗,他們就積極協調政府部門,并為駕駛員出具工作證明,幫助他們返崗復工。為此,公司專門組成了6個接送小組,一對一開車接送駕駛員61人次。
復工前,該公司專門下發排查通知,對所有人員進行健康情況排查,針對6項特殊人員(往返湖北疫情高發區域人員、與疫情高發區域人員密切接觸人員、有感冒癥狀人員密切接觸人員、有疑似隔離人員、與疫情患者同乘交通工具人員、其他可能感染人員)排查符合條件后方可上班。復工后,根據工作性質和工作需要靈活安排工作方式和工作時間。同時,該公司在省市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根據政府要求辦理了省內貨車通行證(B證)和省外貨車通行證(A證),確保車輛和物資的正常運輸。
其間,集團公司先后組織了10批生活用品和防疫物資馳援疫區。為確保捐贈生活和防疫物資快速到達疫區,雙匯物流克服一切困難,時間組織車輛和駕駛員,確保援助物資快速到位。2-3月份,雙匯物流先后向武漢疫區組織運送集團捐贈防疫物資7車、雙匯產品6車,運送鄭州防疫物資6車,運送漯河防疫物資3車、雙匯產品2車。
“隨著疫情解封,復工復產進一步展開,人員流動更加頻繁,發貨區域更多更廣,防控任務反而更加艱巨。”邢金蛟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會密切跟蹤疫情形勢,針對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更新完善防控措施,避免出現防控漏洞,對已解封重點疫區,做到解封不解防。
抱團取暖主動援手雙匯彰顯大企業擔當
平時,提起龍頭企業,大家想到的可能都是它能帶動產業發展,助力地方經濟騰飛或者是擺脫貧困。但是疫情來臨,龍頭企業的復工復產卻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它們一頭連著成百上千的中小微企業,另一頭連接著市場穩定供應。大有大的擔當,小有小的責任。這個時候,通過政府部門的協調組織,龍頭企業彰顯責任和價值,大家抱團取暖,把產業鏈均衡帶動起來,讓整個經濟社會的大機器逐步走向正軌。
雙匯在疫情期間的表現也同樣如此。
疫情突然來臨,很多雙匯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難題。比如:庫存很快銷售一空,復工復產勢在必行。可這些企業幾乎都處于停工狀態,不僅沒有防疫物資,而且農村道路都封了,農民工出不了村,交通也不通暢,想復工,僅僅依靠自身能力根本實現不了。就在此時,雙匯向更多曹志遠這樣的中小微困難企業伸出了援手,在防疫物資、資金支持等方面,體現出了龍頭企業的擔當。
李延峰的印刷廠就是一家小微企業,有8條生產線,130個工人,是雙匯的標簽供應商。復工后,因為疫情防控措施要到位,企業成本增加了不少。
“復工復產期間,我們吃飯是單人單桌,住宿是單人單間,增加了企業20%的費用。雙匯知道這個情況以后,主動在產品采購價格上提升了20%,來彌補我們在疫情期間所產生的虧損,這樣了我們企業正常的利潤。”鄭州市彥峰塑料包裝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延峰說。
“中小微企業在疫情的特殊時期,顧全了大局,克服了困難,及時補齊了供應鏈短板。產業是一個鏈條,任何一個企業,離開上下游都生存不下去。這個非常時期,只有大家抱團,形成一個完善流暢的產業鏈,經濟才能運轉起來,大家才能活得更好。”接受媒體采訪時,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馬相杰表示,疫情期間,隨著人們對食品需求的增長,雙匯在復工復產后,生產規模和產能都遠遠超過了去年同期,這就需要更多的中小微企業參與,“雙匯在此期間的舉動是必須的、應該的,這是我們的責任和擔當。”